首頁 新聞中心 行業動態

濟源市有了數字“孿生兄弟”——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

發布時間:2021-12-10 23:50:46   瀏覽量:2710   作者:中國自然資源報

打開河南省濟源市智慧城市指揮中心的大屏,全市每一寸土地信息,幾乎都能在三維立體“一張圖”上找到——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把城市搬進電腦,讓濟源有了數字“孿生兄弟”。平臺建設以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強化頂層設計,主動適應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新要求,在打造城市智慧化基底的同時,也成了這座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

  從數字化到智慧化,為產城融合發展注入新動能

  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于2019年啟動建設,由自然資源部、河南省自然資源廳、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管委會三方共建共享。該項目被列入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重點工程,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指導項目總體設計,由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大數據局統籌謀劃,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建設,河南省遙感測繪院匠心打造。

  “平臺作為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和通用功能平臺,進一步擴充和完善了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協同開展了智慧國土、智慧公安、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典型應用,標志著濟源的城市管理由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為以產城融合為新發展理念的濟源示范區注入了新動能?!敝腔蹪磿r空大數據平臺項目領導小組組長李拴根說。

  目前,該平臺通過與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大數據局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深度融合,將25個部門近10年的管理數據進行統一時空基準的三維空間可視化展示,形成了城市治理“一張藍圖”。該平臺還對接了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土地儲備監測監管、批準建設用地備案、工程建設審批等應用系統,在支撐濟源數字政府建設的過程中,有效解決了政府部門信息系統之間存在的“數據壁壘”“數據煙囪”“信息孤島”等問題。尤其是互聯網﹢不動產地籍圖公開查詢業務在平臺上線后,公眾查閱不動產登記資料的門檻大大降低,提高了協同業務的辦理效率。

  隨平臺建設同步更新的基礎測繪數據,在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空間規劃、鄉村振興、城市精細化治理等工作中持續發揮基礎性作用。

  “三化一新”組合拳,引領智慧服務新格局

  隨著區域協同快速發展,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對基礎測繪成果的需求日益旺盛,基礎測繪向實體化、平臺管理向網格化、數據應用向資源化轉型迫在眉睫。

  為此,濟源在河南省率先開展了全域地理實體的建設實踐工作。地理實體建設實現了地理信息數據從“人眼可讀”到“機器能懂”的升級,構建了82萬條實體編碼和實體單元一 一對應的地理實體數據庫,為濟源示范區地表畫了“像”。這樣,濟源以地理實體為載體,實體編碼為橋梁掛接時空大數據,實現治理對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死數據、難運維”是影響平臺生命周期的致命死穴,中心化平臺管理架構是最大誘因,打破常規、創新實踐才能為試點提供經驗。

  “過去我們建平臺是‘一肩挑’,通過這次網格化時空大數據平臺管理架構體系革新變成了‘眾人抬’,數據共享交換效率有了實質性提升?!睗串a城融合示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九軍介紹,平臺在政務云環境下完成了由平臺中心化管理向平臺分布式管理的轉變,從集權式數據獲取運維到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建共享,以網格為管理單元,形成了由中樞服務器﹢分布式節點、網格信息獲取﹢節點數據共享組成的時空大數據神經網絡,實現了數據誰制作誰發布、誰發布誰運維的網格化閉環管理,簡化了數據處理流程,降低了平臺運維成本。

  數據作為大數據時代新的生產要素,如何用好、用活是關鍵。平臺充分運用5G﹢、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GIS及移動通信等前沿科技,依托濟源云計算中心,實現了網絡、存儲、計算等服務資源的動態管理和彈性調度,實現各類信息資源的高效應用。

  “過去我們靠檔案、圖片開展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大部分數據難以共享,現在利用時空大數據平臺,根據不同工作場景,任意組合數據庫里的數據,疊加工作底圖就能快速得到工作用圖,真正做到‘一庫多能、按需組裝’?!睗词痉秴^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所有者權益科負責人李高波興奮地介紹著信息化為自然資源管理帶來的便利。

  目前,濟源正在通過整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公共專題數據、物聯網實時感知、互聯網在線抓取數據,構建基準統一的新型基礎測繪服務體系。其已應用場景涉及公安、教育、出行、環保、交通等多個領域,為政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了直觀、準確的參考,大幅減少了相關領域的重復投入。

  借助實體化數據智慧有序、網格化管理透明高效、資源化應用精準便捷,構建大數據時代新型基礎測繪服務體系(“三化一新”),濟源正探索一條依托于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的新路徑。

  深挖產城融合需求,提升信息化空間治理能力

  平臺聚焦企業發展重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結合河南省委省政府“13710”工作機制(開展工作要1天內完成研究部署;3天內反饋初步落實情況;原則上7天內落實解決問題;重大、復雜問題在1個月內落實解決;所有事項都要跟蹤到底、銷號清零),在土地利用、規劃審批等過程中,線上線下協同服務,實現了“萬人助萬企”工作事項“有時序”辦理。在豫事辦濟源分廳上線的政務信息惠民板塊,平臺在線為公眾提供優質的空間地理信息和政務信息查詢服務,通過全景濟源、圖說濟源全方位為市民帶來新型測繪數據下的濟源面貌。

  濟源市豪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原有廠房面積只有1000平方米,隨著企業的發展,急需擴大規模。了解到企業訴求后,利用時空大數據平臺快速摸清公司周邊閑置、低效廠房的情況后,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對閑置土地、低效廠房進行清理,結合移動端“13710”掌上政務問效系統對相關事項有效督辦,成功幫助企業租下了周邊7500平方米的閑置廠房,同時對企業入駐全程跟蹤服務,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預計豪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今年的產能將提升5倍。截至發稿,濟源市已累計盤活批而未供土地3152.7畝,盤活閑置土地2051.7畝,按照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增存掛鉤”獎勵措施,共釋放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300畝。

  同時,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高效支撐自然資源網格化田長制、山長制管理工作制的順利推行,利用遙感衛星﹢無人機等監測手段,對土地“非農化”“非糧化”、露天礦山治理等情況進行不間斷連續監測,有的放矢開展精準排查和督辦工作,讓亂占耕地的違法行為無處可逃。

  現在,公眾通過手機登錄豫事辦濟源分廳就可實現與政務信息的在線互動。在新冠疫苗接種點,政府工作人員利用政務惠民信息發布采集系統APP進行圖像采集和信息發布,向豫事辦推送實時數據,方便公眾選擇較近或排隊較少的接種點進行疫苗接種。

  依托搭載了新型基礎測繪數據的智慧濟源時空大數據平臺,濟源產城融合示范區在提升信息化空間治理能力的道路上已然按下了快進鍵。

18黄无遮挡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