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印發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文件(可下載)。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文件總共4項,包含:名詞解釋、基礎地理實體分類、粒度及精度基本要求、基礎地理實體空間身份編碼規則、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元數據。
以下是新型基礎測繪與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文件:名詞解釋部分
一、新型基礎測繪new fundamen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新時期面向基礎測繪的新任務和新需求,在保持基礎測繪公益性要求前提下,以重新定義基礎測繪成果模式作為核心和切入點,帶動技術體系、生產組織體系和政策標準體系全面升級轉型的基礎測繪體系。
二、實景三維3D real scene
對一定范圍內人類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進行真實、立體、時序化反映和表達的數字空間,是新型基礎測繪的標準化產品,是國家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部門信息化提供統一的空間基底。
三、時空大數據平臺spatio-temporal big data platform
以時空信息為基礎,依托泛在網絡,聚合分布式大數據資源,并按需提供計算存儲、數據、接口、功能和知識等服務的基礎性、開放式技術系統。連同云環境、政策、標準、機制等支撐環境,以及時空基準共同組成時空基礎設施。
四、地理實體geo-entity
現實世界中占據一定且連續空間位置和范圍、單獨具有同一屬性或完整功能的地理對象。
五、基礎地理實體fundamental geo-entity
通過基礎測繪采集和表達的地理實體,是其他地理實體和相關信息的定位框架與承載基礎。
六、組合地理實體數據combined geo-entity data
在一定管轄范圍內,權屬一致、空間連續的地理實體數據集合。如長江干流是由具有同一權屬、空間連續的各河流段形成的組合地理實體數據;中國測繪創新基地是由具有同一權屬、空間連續的院落、內部道路、綠地、建筑物及附屬設施等形成的組合地理實體數據。
七、聚合地理實體數據aggregated geo-entity data
為實現某種統一功能或達到某種管理目的形成的地理實體數據集合。如為了進行水系管理,將多個離散的湖泊聚合形成聚合地理實體數據;為了進行疫情防護管理,將集中連片的多個住宅小區聚合形成聚合地理實體數據。
八、地形級實景三維entities for terrain-level 3DRS
城市級和部件級實景三維的承載基礎。主要由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表面模型(DSM)與數字正射影像(DOM)/真正射影像(TDOM)經實體化,并融合實時感知數據構成。重點是對生態空間的數字映射。
九、城市級實景三維entities for city-level 3DRS
對地形級實景三維的細化表達。主要由傾斜攝影三維模型、激光點云、紋理等數據經實體化,并融合實時感知數據構成。重點是對生產和生活空間的數字映射。
十、部件級實景三維entities for component-level 3DRS
對城市級實景三維的分解和細化表達。重點是滿足專業化、個性化應用需求。
十一、空間身份編碼spatial identification code
適用于地理實體管理和應用的一種標識代碼,具有全球專有標識、唯一標識以及可實現信息關聯共享等特性。
十二、實體數據空間粒度spatial granularity of geo-entity data
地理實體數據采集和表達的基本空間單元。
十三、視頻流全景數據panoramic video data
采用視頻傳感器采集多視角視頻流數據,通過視頻拼接生成全景視頻,同時利用定位定向技術形成的一種全視角、可量測、沉浸式的地理信息數據。
十四、語義化semantic processing
用標準化范式對地理實體自身屬性及實體間關系進行一致性描述,以實現計算機可識別、可理解、可操作的過程。
十五、結構化structured processing
實現地理實體單體分割并獲取其幾何輪廓及組成結構的過程。
十六、實體化objectified processing
完整實現地理實體語義化、結構化等處理的過程。
十七、輕量化lightweight processing
對實景三維數據進行多細節層次構建、幾何結構概化等處理的過程。
本文鏈接:http://www.duo1680.com/industry/629.html
本文標簽: